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 > 正文

师资队伍

谢澍

发布日期:2020-10-14  来源:   点击量:

谢澍,法学博士,新葡的京集团8814vip刑事司新葡的京集团8814vip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葡的京集团8814vip钱端升学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带头人,纽约大学、香港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理论、数字法学、法律和社会科学,曾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商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政治与法律》等权威、核心来源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CLSCI)论文20余篇,多次入选“CLSCI高产作者”,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出版专著《穿越理论迷雾:刑事司法的社会科学研究》,主编《网络犯罪治理研习教程》;曾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等;曾获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法学会第七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中国法学会第九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一等奖、中国法学会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一等奖、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六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多项智库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或省部级以上采纳。

联系方式:xieshu0718@163.com

一、主要学术成果

(一)主要著作

1.谢澍著:《穿越理论迷雾:刑事司法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24年版。

2.谢澍主编:《网络犯罪治理研习教程》,新葡的京集团8814vip出版社2024年版。

(二)主要论文

1.谢澍:“刑事诉讼主体理论的扬弃与超越”,《中国法学》2023年第3期。

2.谢澍:“刑事诉讼认知行为:理论对话与制度衔接”,《中外法学》2023年第5期。

3.谢澍:“‘显性偏见’抑或‘隐性偏差’——刑事审前程序中的认知偏差及其程序控制”,《法学家》2022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学文摘》2023年第1期转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6期摘编)

4.谢澍:“公诉证据标准的认知把关及其智能辅助”,《清华法学》2024年第3期。(《检察日报》2024年6月25日转摘)

5.谢澍:“迈向整体主义——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的转型逻辑”,《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6.谢澍:“从‘认识论’到‘认知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之科学化走向”,《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年第3期摘编)

7.谢澍:“论刑事证明标准之实质递进性——‘以审判为中心’语境下的分析”,《法商研究》2017年第3期。

8.谢澍:“人工智能如何‘无偏见’地助力刑事司法”,《法律科学》2020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1年第4期全文转载、《检察日报》2020年11月19日转摘)

9.谢澍:“刑事司法证明中的专门知识:从权力支配到认知偏差”,《法律科学》2018年第4期。

10.谢澍:“刑事缺席审判之类型化分析与体系化建构”,《法学》2019年第12期。

11.谢澍:“直面认罪协商制度的‘复杂性’——《庭审之外的辩诉交易》之方法论启示”,《政法论坛》2019年第6期。

12.谢澍:“刑事法律援助之社会向度——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扶持’”,《环球法律评论》2016年第2期。

13.谢澍:“正当防卫的证明难题及其破解——激活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程序向度”,《政治与法律》2020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学文摘》2020年第2期转摘)

14.谢澍:“刑事诉讼构造之理论传承与知识延拓”,《政治与法律》2022年第2期。

15.谢澍:“‘认知交互’与‘偏见阻断’——刑事庭审实质化的理性认知进路”,《当代法学》2023年第1期。

16.谢澍:“数字时代刑事证据理论的三重挑战及其变革”,《法学论坛》2024年第3期。(《检察日报》2024年5月21日转摘)

17.谢澍:“亚整体主义: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之理论研判”,《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18.谢澍:“检察机关侦查权的监督性及其体系化进路”,《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年第3期。(《检察日报》2022年9月3日转摘)

19.谢澍:“《刑事诉讼法》修改‘证据独立成编’的基本思路”,《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年第4期。

20.谢澍:“刑事司法证明模式之‘作用维度’”,《东方法学》2021年第5期。

21.谢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证明标准——推动程序简化之关键所在”,《东方法学》2017年第5期。

22.卞建林、谢澍:“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的认罪认罚从宽——以中德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为线索”,《比较法研究》2018年第3期。

23.卞建林、谢澍:“刑事检察制度改革实证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9年第6期全文转载)

24.谢澍:“刑事诉讼法教义学:学术憧憬抑或理论迷雾”,《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1期。

25.谢澍:“多元场域与一元惯习:刑事法官的角色诠释”,《北大法律评论》第17卷第2辑。

二、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实践样态与认知模式研究”。

2.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刑事法一体化基础理论研究”。

3.主持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印证证明模式运行样态实证研究”。

4.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研究”。

5.主持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正当防卫的证明机理研究”。

6.主持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诉讼法制完善”项目“刑事诉讼专门性问题审查的体系化完善”。

7.主持中国犯罪学学会研究课题“涉互联网企业犯罪治理”。

8.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刑事诉讼制度重大改革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三、主要个人荣誉

1.北京市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带头人(2024)。

2.新葡的京集团8814vip钱端升学者(2024)。

3.最高人民检察院2018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中国法学会第七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提名奖。

5.中国法学会第九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一等奖。

6.中国法学会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一等奖。

7.中国法学会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二等奖。

8.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六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9.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五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10.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四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11.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12.2016年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

上一条:刘译矾

下一条:尹泠然

Copyright © 201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葡的京集团8814(中国)股份公司    京ICP备05004617-3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