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推荐 > 行思人 > 正文

专题推荐

专访方鹏:十年风雨十年心

发布日期:2019-11-06  来源:   点击量:



作者:黄唯一 田济菊


傍晚,东关路上大风依旧。从方鹏老师办公室的落地窗往外看,归家的行人匆匆,带着现代人寻常的冷漠;886一辆接着一辆,乘客也换了一批又一批;行道树又开始抽出新芽,不过起点比以前高了一些。

十年,东西贯通的东关路上一切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一墙之内的逸夫楼是新建起来的,两人一间的办公室也是近些年才有的。

“这十年变化太大了。”

不管是这个学校,教的学生还是他的生活。

十年前:自我鞭策,以成远大

在他眼里,你能看到21世纪以来所有的北京。

方鹏老师本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系的学生,后来选择修读法学和经济学的双学位,毕业时则选择了法学。“纯粹是因为喜欢,虽然不被理解。”方鹏老师挠了挠头,“就连我选刑法学也是因为感兴趣,不太喜欢民商法的条条框框。”

那个年代,在因清贫激起的功利主义的鞭笞下,只有不断前行的求生意志才能更好地以强者的名义,活下来。因此他离乡,不在意旁人诧异的目光,狠下心来报考北大的刑法学研究生。激励不仅来源于贫寒引起的奋发向上的驱使、内心的执着,还有周边人事的无形催压和紧逼。

备战考研的日子里,没有分配的宿舍也住不起正规的公寓,方鹏老师便住在北大附近的地下室。

四通八达的地下室里,狭小的空间挤着各式各样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混沌的事。甚至不乏警察出动,来捉拿吸毒嫖娼的人。合租的舍友主修的是北大的化学系,每天凌晨三点回来,六点离开,其他时间是熬在北大自习室的孤独的旅行。背包里装载了他的一切行囊,和他如黑夜星火般的梦想。

在其他人或祝福或疑惑的目光中,方鹏老师颠簸着一颗憧憬的心考进了北大。“当时宿舍资源很紧张,还有很多人没有床位,这里蹭一下,那里蹭一下,倒真有一种北漂的感觉。”忆起六年这样不定的生活和艰苦的钻研,他一脸忆苦思甜的舒畅笑容。之后,2006年博士毕业后他就到了法大,成为了一名刑法学老师。

当时的法大,没有高楼,灰旧的砖瓦,大风能卷起黄沙,比现在苍老。学生很少,让不大的校园也显得有些空旷。法治还未全然兴起,让这所以法学为重点的学校充斥着落寞,连花草都稀疏少见。整个校园像极了法学的研究之路,冷清呆板,枯燥无味。

路艰。连带着的是教职工福利非常之少。方鹏老师当时只能依靠自己,用工资的三分之二租了一隅居所。学生住宿条件也艰苦,装空调当然是一件极尽奢侈的事情。可是校园里的人却是勤奋刻苦的。那时候学法的人还没有如今这么多,好多老师也还没有离开法大,所以大多是小班教学。方鹏老师能记得当时大部分上课的学生,“不像现在,三五百个人挤在一起,学生倒是记得老师,可我却只能把前三排的同学认个大概。”

事业才刚刚起步时,生活是相当拮据的。活在现世,逃不过为生活艰辛奔波卖命的世俗路,他去司考培训班教学,去各地学校演讲,去兼职做律师检察官也被他戏谑地称为“赚些外快”。他的目标很简单,只是想在这京华软红香土,有个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小小的避风港。当时能有个像样的家起价也要两百万,这让从老家湖北到北京独自打拼的他,再一次体会到了北漂的凄楚无力之感。

但总会有阳光点亮当时艰苦的生活的。2008年北京市有一场青年教师基本功技能比赛,他便代表法大去参加,方鹏老师努力准备——练普通话,练板书,改教学形式……长久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方鹏老师获得了有重大意义的二等奖。“这也算是十年以来最令我难忘的事情了,那次之后我自信了许多,也更加坚定了当好一个老师的决心。”

十年,就像一条道路,路灯通亮,是为了提醒世人这段路的坎坷。那些能讲出所有改变了的事物的人,都是成功到达了十年节点的人。


十年时: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


方鹏老师用十年的工作见证了法大十年的变化。一棵棵挺拔的玉兰,日日向上而生,预示的是学校的蒸蒸日上和法治的渐渐昌盛。“法大的变化是很大的。从慢慢建起的逸夫楼,到遍及全校的WiFi。听说宿舍里也在安装空调,鲜艳的塑胶跑道,外表愈发光鲜的教学楼,正在更新的游泳池……”一一细数,眼神放远,认真回忆。

借着“依法治国”的昌盛,法大的学生也多了起来。人多了,法大自然就多了活力。连带着,连法大的花都娇艳起来。

一季桃李一季芬芳,十年来,一季又一季的学生也是截然不同的。学生们的思想更开放了,他对此表现得尤为欣慰。“十年能改变的太多,人也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十年来在校的呕心沥血的学术研究和教学,让他的思绪更加清明,对未来的发展走向也不减丝毫期待。或许,这份信念源于他所认为的兼程并进、奋起直追的必要性,就像他举出的贴切的例子——他边投入地打着手势边道——法大给你一方田地,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只要你肯花些心思,总会结出饱满珍贵的果实来。

这一段时间微信公众平台兴起,方鹏老师也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公众平台,于闲暇时写一写关于法律的有意思的小文章。因为逻辑明确、思想公正,总能收获很高的人气。“也没有企求回报,有空了就随手写一写。人是有阶段的,社会理论有讲到,人的需求是随着时间变化而不同的。以前就是很穷的,现在生活好了,就能考虑更深层次的了。”方鹏老师只是想用自己的见解启发读者的思考,虽然在他眼中只是影响了很小一部分的人,但也已觉得十分满足。

苦尽甘来。说的就是方鹏老师这十年。从当时的不断奔波,到现在只愿待在家中,平平淡淡。用年轻的时间跑遍了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去做讲座,去学习,十年后,辛苦换来收获,只想用剩下的时间认真教学,把所学的教授给学生。

除却学术和教学方面的成就,在法大十年,当然还有一段段至情至性的友谊。他说他喜欢刑司院的同事们之间真诚纯粹的相处和交往,他说他特别享受和珍惜在法大的如沐春风之感,他说他尤其欣赏至交罗翔老师的纯洁和善良。他总是满目陶醉、笑意盈盈地说起,细数着十年来不得了的美好情谊。

说起最好的朋友,方鹏老师毫不犹豫地领着我们看向对桌的罗翔老师,笑得轻松,笑得可爱。谈到罗翔老师,方鹏老师称赞他是最最纯净的人,他总是非常善良真诚,愿意去相信别人说的话,而自己却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对于不同人说出的不同的话,有所保留。他也希望作为教师的自己可以像罗翔老师那样,除却猜忌,像天使一样地活在所有人的世界。欣赏之际的真诚交往,许是这段深切友谊的基石吧。

收获丰硕的事业和友谊果实之外,方鹏老师用十年辛苦的汗水换来的还有幸福的家庭。

在中国公安大学当老师的妻子,是在读研时认识的,两人博士毕业之后就结婚了,相互扶持到现在。“也算比较纯洁,因为双方都没有挑剔对方的家庭。”方鹏老师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我们大学生也是,特别是法大同学,应该提倡谈恋爱。”在方鹏老师看来,校园爱情是最纯洁的,只会考虑彼此的性情,很少考虑物质条件。

前年,可爱的女儿出生之后,方鹏老师的重心往家的方向偏了一点,会挤出工作的时间陪着女儿玩耍,去植物园看看花草,去动物园看看小动物,外出旅游,让孩子看看大千世界……美名其曰带孩子,其实自己也是想去玩玩的。“看着小孩子一岁左右的样子,觉得万分有意思。我总觉得孩子弥补了自己小时候丢失的记忆,和她在一起就会忍不住想起自己的小时候。”

方老师还会在微博上“晒幸福”,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用女儿的玩具给她摆了一个“阅兵式”。“女儿睡觉了就抓紧时间工作,在女儿醒过来的时候,就开开心心地和她一起玩。”这样两面兼顾的生活,也很充实。

讲到自己的家庭的时候,他眼中浮起一丝难以掩却的微光,对妻女的爱,不言而喻。语气也十分轻松,依然带着他招牌的“包子”微笑,让人觉得他的生活是多么的顺利无难,可这十年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他一直强调,希望法律人的经济环境要好,这样才可静心钻研或是实践。否则功利主义思想一旦冲破道德底线的堡垒,将是一方净土的崩塌。这堪堪十年,不多不少。他在法大给予他的田地上开疆扩土,夙兴夜寐,耕耘树艺,用满腔热血和满心执着,经营出为自己为他人珍之重之的饱满丰硕的果实。正应了那句,春发其华,秋收其实。


十年后:诱掖后进,修身齐家


只有在自己生命轨迹里一步一步踏出自己坚实脚印的人,在回顾过去的十年时,才会明了这条道路上挥洒的血汗有多么值得,才会对未来抱有更深刻的期待和愿景,并为此付出行动。

谈到十年后的愿景,方鹏老师首先表明了对整个政治环境的清明化的期待。法科和政治息息相关,真正的法学教育的建立则与大的政治方针密不可分。在这种有限的条件下,一名法学老师或许不能做出撼天动地的大举措。他神色中一丝若隐若现的无奈又倏地被一抹微光点亮,谈及自己对于培养学生日后在岗位上的基层思维的希冀。这样时时刻刻心存对法律的发展与完善的期待,无不彰显着法律人“纯粹而不是富贵的心”。

对于为社会储备人才这一点,他更是深有感触。除却必要的大是大非的判断,方鹏老师提到精英意识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法大的学生大都是考前两周突击模式,这种单纯的“文科教育”模式却不是他所希望的。对比起外国的各方面文化渗透,我们更应该在法治人才身上融入一种人文思想和人文气息,做好更多的文化积累。这种肩担人才培育重任的园丁情怀,时刻萦绕在这位和蔼的老师左右。

梦想可以慢慢实现,但是“家”的温暖要时刻全心全意去维护。

时间不能重设,女儿的成长也只有一次。“要多陪陪她”,何其简单朴素的愿望。在众人眼里,父亲应该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早出晚归,如老黄牛般耕耘数艺。但他很清楚“父亲”这个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不只是拔地参天的顶梁柱,更应该是能时时刻刻播散洋洋洒洒的温暖与光芒的太阳,能让她在阳光的烘焙下养育出一颗纯粹而美好的心,能让她在混沌的环境中也能嗅到零星的阳光碎片的清新。

“我不会安排她的生活路。生活态度端正,快乐就行。”与当下很多父辈都习惯安排好子女的以后的道路——企业家的孩子一定要学金融和经济,医生觉得自己劳苦就不支持孩子学医学,军人的孩子就一定要遵守家规作息严格——不同,“这还是要看她喜好的”,对于女儿的人生道路,他想让她充分地接触,再不后悔地选择。虽然是一个与法律的“条条框框”打交道的人,但他的思想却不是“条条框框”的。

而对于妻子,方老师没有多说。——甜言蜜语都是因为欣赏才赞美,不是因为爱情才表达。从认识到现在,相互扶持,共度难关,正是那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时间能够证明一切。他相信他们会一起看细水长流,日出月圆,还有大半辈子可以去诠释平淡却不可或缺的爱情。

不怀遥不可及的理想,不求高调华丽的亲情。

就是这样一颗想着纯朴却不失光亮的心,赢得了很多的赞同和欣赏。

采访结束时,天色已晚。墨色壁纸糊过的夜空已亮起零零碎碎的星火,正如这场令人舒心的交流,听完也是如此温暖人心。主导氛围的绝不是北漂的辛酸,奔波的劳苦,而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励志,致力于学术和建树人才的园丁情怀,和毫不吝啬地呵护小家的温柔小意。如此十年,收获颇丰。

以不输时间的气势,昂首阔步,以待下一个不负初衷的十年。掬一捧晨光,烛十年舟车。

而他的脚步,也从没有停下。


Copyright © 201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葡的京集团8814(中国)股份公司    京ICP备05004617-3

  • 微信